2009年度煤炭行业十大新闻

 知识资讯     |      2010-01-08 13:15
    TOP1  煤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煤炭工业发展亮点频现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2009年,煤炭企业力克时艰,积极应对,在限产稳价保增长的同时,调结构、拓领域、揽人才、惠民生,主动出击谋发展。   
    化危为机: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执行季度定价,应对有量无价;安徽皖北煤电集团调整产品结构,使库存量始终保持在“警戒线”以下;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完善信息网络,抢占国际市场;山西焦煤集团与钢铁公司合作组建能源公司,与电力公司深化股权合作;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煤化联动筑屏障。    
    着眼发展:河南中平能化集团苦练“弯道技术”,建立“4+5”产业新体系;河北冀中能源集团实施资源扩张,在山西、内蒙古等地争取到近百亿吨的煤炭资源;山东兖州矿业集团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资源公司100%股权;河南义马煤业集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打造6个千万吨级煤炭基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联合江西省投资集团,辽宁阜新矿业集团牵手沈阳铁路局,打造煤炭运输战略基地;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新汶矿业集团,江西丰城矿务局等先后参建地方铁路。   
    力担职责: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为保电煤供应,“赔本讲奉献”;河北开滦集团削减领导年薪,增加职工津贴;江苏徐州矿务集团扩大内需,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神华宁煤集团投资20多亿元,加强矿区基础建设;河南郑州煤炭工业集团、福建煤业集团(现为福建能源集团)、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广西右江矿务局、青海煤业集团等广大煤企承担就业压力,吸收返乡农民工就业。   
    立足长远:神华集团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中煤能源集团在做强主业的同时,加大装备制造业和煤化工产业发展力度;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培育和壮大循环经济;安徽淮南矿业集团不惜增加成本,破解瓦斯治理、生态恢复、工农关系三大难题。   
    2009年,煤炭工业发展亮点频现。全国煤炭产量实现29.5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煤炭进口量将达到1.1亿吨以上,首次成为煤炭进口大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将首次降到1以下,标志着全国煤矿以“三项行动”“三项建设”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年”活动收到显著成效。“深井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区域性瓦斯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及应用”“600米特厚表土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矿山大功率高性能电力传动关键技术与应用”“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年产600万吨大采高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自动化放顶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6项科技成果获得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点评:从目前来看,煤炭企业多措并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效显著。除了经济回暖等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广大煤炭企业从大局出发,主动限产稳价,避免恶性竞争,立足“可持续”,尝试“反周期”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回暖,煤炭产量企稳增加,煤炭供需总体平衡,煤炭进口成倍增长,我国煤炭国际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   
    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奖,表明了煤炭科技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有效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并提高了经济效益,证明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在于科技进步。
    TOP2  国家抑制煤化工等行业产能过剩   
    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其中包括限制煤化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   
    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轻工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煤化工项目。2009年5月,《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出台,规定今后3年将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试点项目。2009年8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包括煤化工在内的六大行业被明确列入重点加强指导的名单。
    点评: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情况下,我国煤化工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一些煤炭资源产地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不顾生态环境、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现代煤化工工艺技术仍处于示范阶段的现实,不注重能源转化效率和全生命周期能效评价,盲目发展煤化工,传统煤化工重复建设严重。国家抑制煤化工等行业产能过剩,对煤化工产业今后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势必产生积极的影响。
    TOP3  山西实施大规模煤炭资源整合
    2009年4月15日,以山西省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标志,山西省迄今规模最大的一轮煤炭资源整合进入快车道。截至目前,煤炭资源整合与兼并重组协议签订率已经达到98%,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4%,采矿许可证换发率达到近80%,全省矿井数量由原来的 2598处压减到1053处,办矿企业主体由原来的2000多家减少到130家,山西省国有、民营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办矿数量比例为2:3:5。保留矿井将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平均单井规模达到年产110万吨。
    点评:2009年是煤炭资源整合年,山西省率先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煤炭资源整合,这次深层次的改革,触动了各方面利益,必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它必将为全国煤炭资源整合提供宝贵经验。
    TOP4  全国煤矿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
    2009年8月中旬,国务院领导就“白国周班组管理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其在煤炭系统推广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国家安监总局等五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推进班组安全基础建设工作。2009年11月初,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全国煤矿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推进班组安全基础建设工作会议。   
    白国周,现任河南中平能化集团七星公司开拓四队班长。他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工成长为专家型员工,在井下工作22年多,下井近8000次,个人没出过事故;当班组长近20年,所带的班组没出过事故,连工伤也没出过;带出了13名班组长,每个班组长所管的班组都没出过事故,创造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奇迹。
    点评:白国周用22年的时间证明,排查和避免井下的危险并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筑牢安全防线,关键在基础。凝聚智慧、创造奇迹的“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已成为煤矿基层管理的宝贵财富,值得所有煤炭人用心体会、推广践行。
    TOP5  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会议召开
    2009年9月初,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全国大型煤矿建设现场会暨推进煤炭生产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召开,张德江副总理为大会发了《贺信》。大会通过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关于推进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命名表彰了煤炭工业2008年度安全高效矿井。
    点评:目前我国大型煤矿已撑起产量半壁江山,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3.14%。现有千万吨煤矿24个,在建和规划建设24处,产能合计达6.5亿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推动煤炭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我国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提供了有益指导,进一步表明了煤炭工业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建设现代化煤矿。
    TOP6   煤炭人再获殊荣
    2009年,煤炭行业一批代表人物再获殊荣。
    2009年9月10日,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焦煤鑫珠春工业公司员工谢延信当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成为“双百”之一。35年前,他新婚一年的妻子谢兰娥因患产后风不幸去世,他毅然承担起照顾岳父母和智障内弟的责任。在岳父患病瘫痪在床的18年里,他精心护理,演绎出“女婿胜过亲生儿”的人间真情。 35年来,谢延信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和无怨无悔的付出,维持着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孝颂歌,被媒体盛赞为“平民典型、百姓模范”,被评为首届全国道德模范、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2009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09年度院士当选公告,中国矿业大学刘炯天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淮南矿业集团袁亮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中国中煤能源集团王安为工程管理学部院士。
    2009年12月23日晚,被誉为中国经济领域“奥斯卡”和“风向标”的“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兖州煤业股份公司董事长王信获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奖。
    点评:谢延信的名字与白求恩、刘胡兰、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同列“双百”,这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对这位“大爱至孝”人物的最高评价,也是全国500多万名煤炭职工的光荣和自豪。   
    三位新当选院士长期从事煤炭科技基础理论、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和重大工程实践,曾获得国家和行业大奖,对国家和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   
    兖州煤业坚持开采技术和运行模式上的创新,战略收购菲利克斯资源公司成为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最大收购案,使王信在众多企业家中脱颖而出,入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并获得提名奖,这是煤炭系统在连续10年的评选活动中的第一次,树立起经受风雨洗礼的煤炭国企的崭新形象。
    TOP7  煤炭高等教育走过100年
    2009年10月18日,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大学迎来建校百年华诞,标志着中国煤炭高等教育走过100年。对此,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致信中国矿业大学表示祝贺。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批示中勉励中国矿业大学应届毕业生到基层艰苦地方去努力奋斗。
    中国矿业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学院。1988年,该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目前形成了徐州、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100年来,中国矿大共培养了17万名毕业生,为我国的煤炭工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点评:60年矿权换来的一所学堂,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矿大百年,谱就一部矿业兴国的坚韧史诗。百年矿大,再次见证“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煤炭人精神。煤炭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进步,必将有效推动煤炭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TOP8  青海发现可燃冰,新疆探明中国最大整装煤田
    2009年9月25日,国土资源部宣布,由青海煤炭地质105勘探队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源所、勘探所共同合作承担的《青藏高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项目,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也称可燃冰)实物样品。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也是继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通过钻探获得可燃冰样品的第三个国家。据粗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而就在此前的7月28日,新疆四大煤炭基地之一——准东煤田煤电煤化工产业带累计探明煤炭储量超2000亿吨,预测资源量为3900亿吨,目前已正式递交的地质报告称已探明量为2136亿吨,这一数字比新疆50年来探明煤炭资源量的总和还要多,使准东盆地成为中国最大的整装煤田。
    点评: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解决能源资源问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提高国内能源资源的保障能力。青海发现可燃冰,新疆探明大煤田,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意义深远。
    TOP9  煤炭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2009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取消各种形式的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会。《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自主衔接,协商订货,并鼓励双方企业签订长期合同,煤炭价格继续实行市场定价,进一步完善煤炭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政府不再行政干预企业签订合同,不再协调电煤价格。
    点评:一年来,煤炭企业顾全大局,保持电煤稳定供应。目前,传统煤炭“订货会”终结,新型煤炭产运需衔接的市场化改革新模式已开启。坚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充分尊重规律,发挥各自作用,才是促进煤炭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TOP10  张德江撰文:大力推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
    2009年12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发表署名文章,要求大力推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文章指出,搞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意义十分重大,尤其可有效杜绝瓦斯事故发生,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措施和关键环节。
    文章强调,近年来,通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煤矿瓦斯治理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煤矿瓦斯抽采产业化利用、规模化发展,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推动经济发展,增加能源供给,减少环境污染。做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煤矿瓦斯防治的决策部署,抓紧理顺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和技术研发推广力度,落实完善支持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各项政策,尽快把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提高到新的水平。
    此前的9月3日至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科技部共同主办的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会议在江西召开,张德江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点评:搞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已经被实践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共发生23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煤矿事故,其中21起是瓦斯事故。近 4年来,煤矿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近70%都是瓦斯事故造成的。落实好国家支持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各项政策,对煤炭企业和整个社会来说,一举两得。